帝王与豆腐名菜
朱元璋与虎皮毛豆腐
明太祖朱元璋幼年家贫,曾给财主家放牛帮工。他白天放牛,半夜还要起来与长工们一起磨豆腐。不久,财主将他辞退了。朱元璋没办法,便入寺当了和尚。因朱元璋最喜食豆腐,长工们送来鲜豆腐藏在寺庙前的草堆里,朱元璋悄悄取走与和尚们分食。一次寺里一连几天忙着做庙会,朱元璋没空去取豆腐。庙会结束,朱元璋去取豆腐,却发现豆腐上已长了一层白毛,丢掉实在可惜,他就拿回庙中,用油煎食之,觉得味道更鲜香。以后,他就常用此法做豆腐吃。
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,油煎毛豆腐便成了御膳房必备佳肴,“虎皮毛豆腐”成了享誉中外的名菜。
康熙与八宝豆腐
康熙皇帝有一次前往南方巡视,暂住在苏州曹寅的织造府衙门。这曹寅就是《红楼梦》作者曹雪芹的祖父。皇帝驾到,如何让皇帝吃好让曹寅大伤脑筋,他派人四处采购来大量山珍海味,又聘请名厨精心操持,但都不对康熙胃口。曹寅非常不安。后来探明皇帝喜好鲜嫩食物,便重金从苏州得月楼酒家请来名厨张东宫,要求他做出一道清淡爽口、有苏州特色的菜肴,以使皇帝吃了高兴。张东宫使出浑身解数,取用嫩豆腐、鸡和火腿末、鸡汤等八种原料制成一道豆腐菜。
康熙品尝后极为满意,此菜鲜美润滑,甚合自己口味。因为它是用八种食料制成的,便赐菜名为八宝豆腐。回京时,康熙帝把张东宫一同带回京,赏他五品顶戴,安排在御膳房工作。从此这道八宝豆腐成为御膳桌上的常菜,康熙久吃不厌,十分钟爱。
清末民初,八宝豆腐流传各地,如今在浙江杭州一带依然能吃到这道清代名馔。
乾隆与鱼头豆腐
乾隆微服出访到吴山,在半山腰逢大雨,淋成落汤鸡。他饥寒交加,便走进一户人家,想找些食品充饥。屋主王润兴是一个经营小吃的小贩,见来人如此模样,顿生同情心,可是家里很穷,没有什么好东西招待客人,他便把没卖出去的一个鱼头和一块豆腐,加一些佐料放进砂锅中炖好,给乾隆吃。乾隆觉得这菜比宫中的山珍海味还好吃,汤白味鲜,入口细腻。
乾隆再次到吴山,他没忘记这位王小贩,又去这间破屋子,对王说:“你手艺这么好怎不开一个酒铺?”王说:“我自个都吃不饱,哪里有钱开店。”乾隆赏赐他五百两银子,还提笔写下“皇饭儿”三个大字,落笔竟是“乾隆”二字。王润兴这才知道他遇上了皇帝。从此,王润兴便把乾隆御笔“皇饭儿”挂在中堂,专营鱼头炖豆腐。“鱼头炖豆腐”在几代人的不断改进下,如今已是颇有名气的菜肴了。
相关新闻
- 刘兴茂:痴情方言文化 自建雕塑博物馆 2011-12-01
- “巴郎子”:将“非遗”小曲子传唱下去 2011-12-01
- 潮汕人“七样羹”吃出新花样 2011-12-01
- 日益稀薄的民风民俗 老底子的杭州人如何消暑 2011-12-01
- 汕头人日渐接受“麻辣风” 2011-12-01